听新闻
放大镜
七年诉讼手足反目 一朝和解棠棣修好
2025-04-29 16:54:00  来源:检察日报

  “这起房屋继承纠纷案在达成和解前,先后经历了确认房屋赠与合同无效的民事诉讼、请求撤销房屋产权登记的行政诉讼、房屋继承确权诉讼等,前前后后有7年。”近日,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向新其为记者介绍了该院近期受理的一起房屋继承纠纷检察监督案。

  向新其告诉记者,经检察机关依法履职,这起持续了7年的房屋继承纠纷案已和解结案,监督申请人得到了房屋相应份额的对价款,被申请人拥有了房屋产权实现住有所居,4名当事人之间的手足情也得以弥合。

  双亲离世未立遗嘱,兄妹4人产生隔阂

  刘某和妻子侯某育有4名子女,并共同拥有一套登记在刘某名下的房屋。40多年来,小儿子小刘一家三口一直和父母共同居住在该房屋内。

  2016年1月,侯某去世,未留遗嘱。同年5月19日,刘某与小刘签订赠与合同,约定将名下房屋赠与小刘,小刘同意接受赠与,双方办理了过户手续,该房屋随即登记在了小刘名下。2017年3月,刘某离世,也未留有遗嘱。

  2018年1月,刘某的其他3名子女将小刘起诉至法院,请求确认上述赠与合同无效。2019年12月12日,经三级法院(两审判决后、向北京市高级法院申请再审被驳回)认定,刘某与小刘签订赠与合同属无权处分,该合同无效。2019年,其他3名子女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登记在小刘名下的房屋产权证书。同年4月26日,法院经审理,判决撤销登记在小刘名下的房屋产权证书,将该房屋更正回刘某名下。

  随后,其他3名子女又将小刘起诉至法院,要求对案涉房屋按法定继承各继承20%。2020年7月,两级法院(两审判决)均支持其诉讼请求。小刘不服二审判决,向二审法院申请再审。2021年9月,二审法院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2022年6月27日,一审法院重审后作出判决:小刘继承40%份额,其他三名子女各继承20%份额。小刘仍不服该判决,提起上诉。2022年10月31日,二审法院改判小刘继承案涉房屋70%的份额,其他3名子女各继承10%的份额。2024年11月,刘某的其他3名子女因不服该二审判决,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啃老”还是“养老”,兼听而后判断

  “本案中,当事人各执一词,都觉得对方太过分。3名监督申请人主张小刘啃老,小刘则主张自己尽到了主要赡养义务,老人才将案涉房屋赠与他。”向新其向记者介绍,“多年的民事检察工作经验告诉我,化解这场纠纷首先要做的,是耐心听他们倒倒肚子里的‘苦水’。”

  原来,小刘一家三口40余年来与父母同住,刘某、侯某夫妇生前的退休金多用于日常花销和看病,夫妻俩还帮小刘带孩子。小刘更多地承担了照顾父母日常起居和生病住院时照护的责任,其他3名子女也会经常看望、照顾父母,并给父母钱财。但老人去世前与小刘处置房产、办理过户的整个过程均未告知其他3名子女,引起3人不满,便有了从确认赠与合同无效到撤销房屋产权证书再到解决继承纠纷的7年诉讼之路。

  办案组在翻阅案件卷宗、审查证据材料后认为,小刘一家三口与刘某夫妇挤在4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中40余年,刘某夫妇虽有稳定的退休收入,但晚年都患上了癌症,术后生活均不能自理,需特殊照顾,均是小刘一家人照顾陪伴,老人将房屋赠与小刘应属其本人意愿,法院综合考虑小刘对老人生活起居、求医问药等方面的照顾和精神陪伴及鼓励等因素,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尽善尽孝良好社会风气的角度出发,判决小刘继承案涉房屋70%的份额,其他子女各继承10%的份额,并无不当。

  分头行动破僵局,情理法并用促和解

  该案属于家事纠纷,化解矛盾、挽回亲情比机械办案更重要。为此,办案组成员分头开展释法说理工作。一方面,与3名申请人进行沟通:基于小刘一家长期生活在案涉房屋中,对二位老人亲力亲为照顾的实际情况,法院发回重审后二审判决合情合理。如果选择卖房分钱,小刘一家将面临无家可归的局面,建议3名申请人将手中的房产份额以市场价格出售给小刘;另一方面,也与小刘沟通:首先肯定他几十年赡养父母的行为,同时指出重审已最大限度考量他尽到主要赡养义务并进行了改判,3名申请人也通过定期看望和照顾老人尽到赡养义务,各获得涉案房屋10%的份额也应该,建议小刘向3名申请人支付相应金额,进而获得案涉房屋的全部产权。

  “双方固然存在矛盾,但手足之情尚在,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帮兄弟姐妹4人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他们能重新审视彼此,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冰释前嫌也不是没可能。”向新其对记者说。对于检察官的提议,双方都认可,和解方案基本达成。

  最后,还剩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双方对案涉房屋价格产生争议,想重新委托评估公司进行评估。如果重新评估,还需要额外支出一笔评估费,且有一定的评估周期。于是,办案组居中协调,建议根据同小区、同户型近期成交金额,案涉房屋所在楼层及其他情况,以及向房产中介公司进行询价,来确定案涉房屋价格。双方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建议。

  确定案涉房屋价格后,3名申请人同意小刘分别向他们支付案涉房屋10%份额的对价款,小刘表示将尽快筹措相应资金。今年1月16日,办案组向双方释明了和解协议效力后,双方爽快地签订了和解协议,向新其和助理当即陪同4人来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了过户手续,为这起房屋继承引发的家事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真没想到检察机关对我们的案子这么重视,7年诉讼伤神费力,多亏检察官从中周旋,给了很多好建议,和解结果我们都很满意。”兄弟姐妹4人分别与检察官握手,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民事检察和解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有效路径,更是修复社会关系的温情纽带。“我们在具体履职中,应当以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为目标,将民事检察监督职能向纠纷源头延伸,以‘监督+和解’双轮驱动推动民事纠纷从针锋相对走向握手言和。只有检察力度不打折,民生保障才能有温度。”向新其说。

  编辑:周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