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多出的3000万元救活了企业,也增添了我们对法治的信心!”拿到新的评估报告当天,监督申请人孙某向我们感慨道。其实,感慨的何止孙某,作为案件承办人,回想起办案的点点滴滴,我们同样感触良多。
房产面临拍卖,当事人申请监督
“这两年,我找过法院、信访局、资产评估协会,也对评估报告提出过异议,可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难道这房屋拍卖评估价格明显过低的问题就真的没人管了吗?”2024年8月,某酒店法定代表人孙某带着厚厚一摞材料来到我院焦急地说,“咱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可这评估价格真的太低了。房子即将被拍卖,80多名员工都等着钱发工资呢,要真的以这个价格拍卖,员工们都要吃不上饭了!”
经过耐心交谈,我们了解了事情的原委——2022年,某酒店作为被告之一,在与某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经法院调解,与某银行达成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协议,由某银行对该酒店提供担保的数套房产的拍卖、变卖或折价所得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2023年7月,评估机构对案涉房产进行了评估,评估单价约为12万元/平方米,评估总价共约1.7亿元。
收到评估报告后,某酒店坚持认为房屋实际市场价值远超此价,对评估报告提出异议。但让某酒店难以接受的是,评估机构和省房地产业协会分别于2024年1月、6月出具《涉执房地产处置司法评估专业技术评审报告》和异议答复书,对评估报告中的评估价格予以认可,仅对影响轻微的程序问题作出说明,而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不足以启动重新评估程序。
“这不是避重就轻嘛!”某酒店对上述结果不服,此后两年间多次向各级部门信访,表示因评估价格过低,酒店或将遭受6800余万元的房屋差价损失,更因房产长期被查封无法盘活,酒店经营陷入困境,已拖欠员工工资上千万元。
“当事人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检察监督,信任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该案被转交民事检察部门办理后,距离拍卖时间仅剩不到10天,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立即组建专案组,翻阅孙某提交的材料,认真查看孙某向不同部门递交的信访材料、情况反映及相关证据。
调查核实真相,为拍卖按下“暂停键”
面对这起“硬骨头案”,我们通过“卷宗审查+实地勘查+协同磋商”的立体化办案模式,层层揭开了评估争议背后的真相。
在调阅了该案执行卷宗后,我们发现了导致评估价格争议的关键点:在该案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半年后,另有一家评估机构针对案涉房产的相邻楼座出具了评估报告,但在这份报告中,评估单价约为16万元/平方米,比案涉房产的评估单价高出4万余元。是仅仅时隔半年房产价格就确实陡增,还是半年前的估价存在不合理之处?沿用半年前的评估价格进行拍卖是否公平?以解答这些问题为突破口,专案组快速部署下一步工作。
为验证评估合理性,我们迅速查看案涉房产现状,通过到案涉房产所在小区和周边房产中介及企业实地走访,查看规划信息,调取最新市政规划图,并从位置境域、交通运输等方面核查案涉房产的区位现状,最终发现,该区域经过半年的发展,房价确实有所上涨,但差价并没有两份评估报告所反映的那么多,该案评估机构对案涉房产的评估存在估价过低的可能性。
我院认为,制发检察建议虽是更为有力的监督手段,但整改回复期限往往较长。考虑到此时拍卖工作已进入“倒计时”,专案组决定先与法院执行部门磋商沟通,将制发检察建议作为“兜底选项”。在磋商过程中,专案组向法院执行部门条分缕析释明案涉房产评估价格存在的疑点及对应的证据,就评估标准、法律适用等与法院执行部门进行深入探讨,力争在拍卖前踩下“急刹车”。法院执行部门认可并采纳了专案组的意见,决定中止本次拍卖程序并重新委托评估机构对案涉房产进行评估。
重新评估拍卖,房产增值3000多万元
“原以为距离拍卖就剩几天,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没想到竟然峰回路转。你们的效率太高了!”在得知法院决定中止本次拍卖程序并重新委托评估机构对案涉房产进行评估的好消息后,孙某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在向检察机关撤回监督申请时,他由衷地感慨。
后来,经过我们的持续跟进,新的评估结果显示案涉房产价值2亿余元,比原评估价多出3000余万元!某酒店数千万元的经济损失避免了,酒店80余名员工的饭碗也保住了。
这起案件给每一名参与办案的检察人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民事执行监督既要成为纠正不当执行活动的“手术刀”,更应成为修复社会关系的“缝合线”。司法机关只有多想一层,多做一些,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法治的力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