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也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他们更需要教育来改变人生。”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王旭多年来一直关注特殊儿童教育问题。在他看来,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教学打开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们的心扉,启迪他们的心智,教给他们一技之长,树立起他们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信心。王旭在调研中发现,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够、办学条件不均衡、专业教师配备不足等现象仍普遍存在。对此,他建议加大特殊教育学位供给,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等,配足配齐特殊教育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编制,加大特殊教育师范生培养力度,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接受适合的教育。此外,针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相对薄弱的问题,王旭建议,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同时加大“组团式”帮扶等方式的帮扶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也能“上好学”。
关于科学技术普及法的修改,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主委、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建议,第一,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拓宽科普人才的上升通道。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稿提出“鼓励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这需要在立法中进一步予以细化。第二,支持科普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可以结合科普事业特点,明确对于科普旅游、科普出版、科普影视、新媒体科普等产业予以支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做大做强科普产业。第三,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科技计划与科普工作的衔接,允许科普经费在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中列支,科普活动情况可作为项目评价的内容在验收时予以认定,第四,强化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的价值引领功能。在新的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应该增加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内容和举措,推动科普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在教育“双减”中做好弘扬科学精神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创新思维和能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厚植土壤。
资料来源:《法治日报》《人民政协报》周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