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鸥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积极营造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走向法治化轨道。全国政协委员朱晓进认为,从劳动力就业的全局看,残疾人就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残疾人自身劳动技能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歧视残疾人的就业环境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朱晓进建议,增强窗口式就业服务。充分利用残疾人服务大厅窗口职能,建立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对达到法定年龄、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进行职业能力评估、求职登记、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和安置残疾人的企业提供有效到位的就业服务。积极安排举办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如图片制作、手工编织、西式面点制作、电商等项目的中长期培训班,聘请专业的老师为学员们授课,增强残疾人自身的“造血功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国政协委员余欣荣认为,在我国人多地少的背景下,必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牢基础。余欣荣建议,一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按照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并重要求,加强耕地质量改造提升,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和土壤培肥改良工程,开展酸化土地治理和盐碱地改造试点。二要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加快设施蔬菜产能提升,探索在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的地方开展整市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开展集中育秧育苗中心建设,加强设施养殖场、屠宰场和海洋牧场建设,促进水产养殖基础设施特别是远洋捕捞装备提升。三要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物流建设。以田间地头冷藏保鲜设施、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区域冷链物流基地为重点,建设规模化、通道化、网络化的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四要建立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可借鉴水利等行业做法和地方成功经验,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行企业为实施主体、财政撬动金融社会资本的投融资模式。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白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