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组团冒充新用户“薅羊毛”,这个工作室被“团灭”!
2025-11-21 10:24:00  来源:法治网

  随着网络购物的不断发展,电商平台常采用发放新人优惠券等形式来吸引新用户,但一些人心存侥幸,利用平台漏洞,将个人投机变成有组织的“薅羊毛”犯罪产业链,不仅侵害了企业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公平的市场秩序。

  2020年9月,徐某某发现在某网络购物平台可以领取新人优惠券,只需支付一分钱,就可以购买纸巾、大米等物品,他灵光一现,自认为发现了“一本万利”的商机。他立马成立工作室,大量购买手机号码,招聘业务员赖某某、龚某某等8名业务员,通过刷机软件等工具用上述手机号码在该平台批量注册账号,冒充新用户领取新人专属优惠券,低价购得商品后再销售变现。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该团伙就下单高达4万余单,骗取该平台新人优惠补贴共计人民币41万余元。冒充新用户低价购得的商品,均被徐某某加价出售。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徐某某等人自认为耍小聪明可以瞒天过海,却不知纸终究包不住火。该购物平台总部在日常风控核查时,发现大量异常订单,大量新人账户在支付时使用的是同一支付账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查。2025年3月起,徐某某等人经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后陆续到案,并如实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实。

  2025年7月,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主犯徐某某提起公诉,对被认定为从犯的赖某某、龚某某等8名业务员,结合各自法定、酌定从轻、从宽情节,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同年8月,徐某某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

  案件办理过程中,该院积极会同公安机关开展退赃、退赔工作,已督促徐某某等人退赔平台全部损失。该院还向案涉购物平台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开展多重身份核验、完善活动推广机制、升级风控模型等,帮助被害企业“亡羊补牢”,从“被动受害”转向“主动设防”,建立防患于未然的长效机制。2025年10月29日,案件被评为南京市检察机关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 张畅)

  编辑:周方圆